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7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长数据。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66262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化妆品零售总额达到2514亿元,同比增长13.5%。
2017年化妆品零售总体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其中,11月份的化妆品零售额增速高达21.4%。而在双11过后的12月,化妆品零售依然表现强势,零售总额达261亿元,同比增长13.8%。
这些数字背后,是我国化妆品产业发展,市场规模迅猛扩大的写照。
中国的日化市场是全世界最大的新兴市场,在短短的20多年里,中国化妆品行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简单粗放到科技领先、集团化经营,全行业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极富生机活力的产业大军。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每年以9%左右的速度稳步增长,更广大的消费者群在日化消费上的消费观念和水平也正在接近国际水平,巨大的市场前景使得品牌竞争更加激烈,而国内的日化企业要想与国际化品牌分庭抗礼,仍然需要时间和更多的努力。
2018年,日化行业的发展现状
一、日化行业市场规模
在短短的20多年里,中国化妆品行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简单粗放到科技领先、集团化经营,全行业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极富生机活力的产业大军。国内亦涌现出一批以美加净、六神、大宝、郁美净、舒蕾、欧珀莱、隆力奇、佰草集等为代表的优秀民族日化品品牌。据统计2016年,我国日化产品市场规模达到3332亿元;据测算,2017年,我国日化市场规模达362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
转变:风险犹在,加大监管力度
事实上,保证化妆品绝对安全即是对现有问题认识不足的表现。风险永远无法杜绝,但可以管控,而日常的化妆品抽检飞行检查等,都是监测风险的手段之一,也是识别风险的重要依据。
4号文件的出台被认为是国家总局转变化妆品监管思维的重要佐证。继广东食药监局引入风险管理思维之后,国家食药监总局也开始引入这一具有国际水准的监管模式。从此,风险管理和控制的监管思路开始进入总局的视角。
在风险管控之前,监管部门还需要对化妆品行业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描述、分析、评价,最后才是处置。如此一来,在高风险区就可以集中资源进行重点管控,而此前的眉毛胡子一把抓,就是对监管资源的巨大浪费。
值得一提的是,4号文件首次对外制定并公布了《化妆品风险监测工作规程》,通过系统地、持续地对化妆品中风险因素进行信息收集、样品采集、检验、结果分析,及早发现化妆品质量安全问题,为化妆品监督抽检、风险研判和处置提供依据。
这意味着总局要对全国的化妆品生产和经营企业进行大摸底,牢牢占据监管主动权。通过风险监测,监管部门可以清楚的知道化妆品行业的风险存在于哪些方面。当然,取样必须规范,且具备一定的样本量,这样才能反映全国化妆品的风险分布,比如主要存在于哪类产品上,否则则不具备代表性。
有人担心,风险监测的结果会“一举两得”,即一方面用于监督抽检和风险研判,另一方面,问题企业会被公开处置。但更多声音认为,国家局的做法会参照广东局的做法,并不会将监测的结果公布于众,仅仅公布不合格率等整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