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份份亮丽的科技创新成绩单,正是汕头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见证,也是该市打造区域科创中心、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缩影。
近年来,汕头市抢抓新一轮科技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各项科技创新主要指标列粤东西北前茅。同时,积极探索新型科研组织模式,主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当好“店小二”培育科技企业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社会各行各业都不同程度的按下了“暂停键”。面对疫情带来的冲击和风险,汕头市除了出台复工复产20条措施,还利用“政府直通车”制度为企业解决困难,第一时间为企业的复工复产雪中送炭。
如何做好企业的“店小二”,正是汕头当前打造区域科创中心的题中之义。
在今年3月召开的科技创新大会上,汕头市强调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要在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上出实招,千方百计利企、援企、稳企、安企。
位于汕头市万吉工业区的广东泰恩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在疫情发生初期积极承担起生产口罩的重任。汕头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多次到车间现场办公,帮助协调解决资金、原材料和设备采购、用工等有关方面问题。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企业积极投身抗新冠肺炎药物的研制,并被列为汕头市第一批防治新冠肺炎项目。
疫情期间,汕头市还在全省率先发布防治新冠肺炎专项申报指南,组织省、市应急科研攻关、协同遴选防治技术和产品推广项目53项,推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研攻关常态化。与此同时,该市出台强化疫情防控科技攻关八项措施,帮助科技企业复工复产,协调金融机构支持通过高企认定评审企业享受优惠贷款待遇,动员孵化载体为在孵企业减免租金。
这正是政府当好“店小二”服务企业的生动写照。在汕头市科技创新大会上,该市提出要积极引导技术、人才、资金等各种优质资源和要素向创新型企业集聚,持续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精准培育工作,加快推动传统优势企业在技术创新、智能制造、质量品牌等方面实现跃升,着力培育一批行业“单打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加快发展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契合汕头实际的新兴产业。
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汕头市200家企业通过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总量714家、占粤东西北总数的28.26%,预计将获得研发费后补助、加计扣除、减税降费等政策红利约10亿元;新增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家,总量达到9家、列全省第7位;新增重点实验室1家,总量达到8家、列全省第6位;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家,总量达到227家、列全省第8位。
产学研赋能创新“原动力”
汕头市着力实施科技企业对接“双高大学”行动计划,大力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多种形式产学研合作。截至目前,该市已与国内70所高校和32家科研院所合作,通过共建平台、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人才交流等形式,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今年2月,汕头市龙湖区获省政府同意认定汕头龙湖工业园区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定名为“汕头龙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了粤东地区首个区县管理的省级高新区。
为什么是龙湖区?
翻看汕头市的科创轨迹不难发现,经过20多年发展,龙湖工业园区已成为汕头市北岸“一带三片”中部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电子信息、印刷包装、机械装备、化工医药、纺织服装、食品加工六大支柱产业,高新技术集聚发展效应和产业特色均较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