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初的广州北部绿肺——增城区,依然热浪滚滚,高温黄色预警信号持续悬挂,炽热的太阳烤得地面滚烫、草木发蔫。瘦弱黝黑的黄亦球穿上绿色迷彩工作服,戴上迷彩帽,带着护林工具和干粮,骑上摩托车,沿着蜿蜒的山路,向着3000亩责任林区深处前行。他是增城区派潭镇佳松岭村护林员,是增城区林长制的最末端工作者。
自去年来,增城区林长制的推行,调动了区、镇、村三级各部门和民众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增城区作为珠三角唯一的试点,从去年初起步,到今年逐渐成熟,大半年来,增城区林长制试点工作效益凸显。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增城防治松材线虫病和薇甘菊分别为14.7万亩和1.3万亩,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省下达的防治工作指标4‰以下,建成了比较完善的森林生态安全体系。上半年涉林案件同比下降24.32%,森林火灾受害率为0%,有力地维护了增城林区社会稳定和森林资源安全。
三级林长体系 探索管理新机制
去年12月,派潭镇邓路吓村支部书记林镜清有了一个新身份——派潭镇邓路吓村村级林长。在3700多亩的责任区中,林镜清每周都要进行巡视。“森林防火,防止乱砍滥伐,保护野生动物,治理涉林案件等,都是林长和护林员的职责。”林镜清在长期的护林工作中总结了经验,“在今年长期高温的天气情况下,山林防火颇为重要。所以在巡山时,要特别关注山林中是否有烟。”
林长、护林员、林管员是增城区“一长两员”的生动代表,也是林长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了解,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增城区明确建立由区委书记、区长担任区级总林长,区委常委、副区长担任区级副总林长;各镇街参照区级林长制组织体系设立镇级林长和副林长,分别由党(工)委、政府(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同志和相关负责同志担任;村级设立村级林长和副林长,分别由村(居)党组织书记和村(居)委会主任或副主任担任,形成职责明确、监督有力的区、镇(街)、村三级林长组织体系,探索具有增城特色的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新机制。
增城区林业和园林局林长办负责人陈润钦告诉记者,目前,全区13个镇(街)、231个行政村,共设置1224名林长、265名护林员和203名林管员。共有1692名“一长两员”已登记造册,进而落实“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的职责。
“云巡护”平台 实现智慧管理
每天,增城区护林员的巡林里程至少为10公里。那么,如何对日常巡林护林进行有效监管?记者从增城区林业和园林局林长办了解到,为了实现精准高效监管,增城区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数字林业、智慧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森林、湿地等生态资源保护管理信息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目前,林长制“云巡护”平台和“林河众采”护林志愿者小程序已经上线。
“云巡护”平台可以记录护林员巡林轨迹。该平台用于全区“一长两员”的资源巡护、任务派发、轨迹记录,以及包括涉林案件、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等林业大数据的采集。
“林河众采”护林志愿者小程序可实时反映森林资源动态,实现森林资源社会监督,发动全民,一起护林。截至8月31日,“云巡护”上线“一长两员”共1692次,占在册人数的99%;“林河众采”上线人数共638人,提交有效案件信息170宗,均已及时销案。
值得注意的是,增城区林长制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森林资源一张图工作正在加快推进,系统建设和指挥中心建设也正稳步推进中。据悉,在近日召开的林长制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推进会议上,明确加强联动,充分利用林区周边已有的摄像头等硬件设备,接入林长制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数据互通,促进共同管理,共享信息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