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1日-2日举行的中共北京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上,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向与会的470多位党政官员如是说。
北京市委全体会议通常每年举行一次。但从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至今,在不到4个月内,北京市委已先后举行三次全会,议题分别有关去年12月下旬的向“城市病”宣战、1月初的全面深化改革,以及此次全国“两会”前的把握首都战略定位、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
如此等不起、慢不得,与北京人口多年快速膨胀、资源环境承载力难以为继直接相关。但是,为首都“瘦身”,事关全局和长远。解近忧,必先谋远虑。
北京既是中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活动交往中心,又有经济、金融、科研、教育、医疗中心等功能。北京的城区面积在中国大城市中居首,去年底常住人口2114.8万。金融街上,有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最高金融决策监管机构和中国金融业的资金结算中心。全国数量最多的高等院校、七成以上的中央研究机构、1/3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一半以上的两院院士都在北京。去年,北京市医疗机构迎来寻医问药者2.19亿人次。
给13亿人口大国的首都“瘦身”、甚至做外科手术,先要跳出北京看北京。2月下旬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视察北京,对事关首都长远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问题作出指示,对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战略部署。去年5月,他在天津调研时提出,要谱写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京津“双城记”。去年8月,在北戴河主持研究河北发展问题时,他又提出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3月1日北京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开幕日上,郭金龙在近1.2万字的讲话中,反复说“有所为、有所不为”。
郭金龙认为,北京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人多。人一多,资源环境压力就大,城市运行成本就高,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任务就重,经济社会各要素就处于“紧平衡”状态,“特大城市病”的各种症状就日益凸显。北京的问题表面看是人口过多带来的,其实深层次上是功能太多带来的。如果抱着老目标、守着老机制、继续走老路,不断扩充城市功能,就挡不住人员趋之若鹜、房价持续上涨,交通也会越来越堵,水资源会更加短缺。
郭金龙指出,调整疏解北京的城市功能,关键是要处理好“舍”与“得”的关系,克服“舍不得”的思想。北京地域空间有限,资源有限,不可能什么都搞,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对不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产业要有所不为,下决心“舍”,舍得放弃,舍得转移,坚决淘汰吸引流动人口过多的产业,坚决退出高消耗、重污染产业,疏解区域性物流基地、区域型专业市场等第三产业。
——对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产业要有所为,腾龙换鸟,构建“高精尖”的经济结构,形成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绿色低碳的产业发展模式。
北京是一座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860多年建都史的古老城市。
郭金龙说,要下定决心,舍得投入,处理好古都风貌保护与居民生活条件改善的关系,既要不断融入现代元素,使城市设施更加符合现代生活的要求,又要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延续文脉,承载乡愁;努力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让广大市民能够找得到记忆中的老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