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四大行内部人士透露,2014年年底四大商业银行汽车贷款存量仅有大概300亿,比2014年年初的时候缩水了100亿。
某商业银行总行专门负责车贷的人员表示,“现在的车贷板块很难发展,已经被信用卡分期冲的七零八落。”他解释,“这主要是国内银行内部政策导向产生的问题。汽车贷款是利息收入,信用卡分期一般情况下没有利息,但要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续费,这也是商业银行厚此薄彼的原因所在。手续费属于中间业务收入,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被看做是银行经营现代化的标志。在这种导向下,商业银行的重心就自然都转向信用卡分期贷款了。”
据说,这主要是跟随金融体系最发达的美国的脚步,是现代商业银行发展的趋势。“事实上,手续费并不比利息低,还是购车贷款的综合成本更低一点。”
无论如何,商业银行车贷与信用卡分期购车两大业务板块已经发生、并正在发生大幅度的结构性调整。未来,对于汽车金融公司而言,他们的主要竞争对手很可能只是商业银行信用卡。
不少乐观者认为,现在的汽车金融市场还不存在竞争。这样想可能是因为汽车金融公司基本都是整车厂投资设立,为各自集团旗下汽车产品提供金融服务,彼此鲜少交叉抢业务。但是商业银行与汽车金融公司之间、银行与银行之间是绝对有竞争关系存在的。商业银行与汽车金融公司在网络推广上各有优势:银行有网点和客户,汽车金融公司依托于经销商网络。
但是,吸纳社会存款带来廉价的资金却是银行的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个优势带给商业银行的是更高的车贷利润,这个优势也让汽车金融公司不得不来抱大腿。
一位商业银行的人士透露,他们刚刚与某汽车金融公司完成一批车贷合作,银行提供一半资金,其他什么都不做,就可以共享车贷利润。甚至有车企坦言:“我们最优质的客户基本上在银行那里”。
由于融资成本上的差异,汽车金融公司的整体成本水平高于商业银行,形成一定的竞争劣势。随着互联网金融带来大资管的发展,这一劣势很有可能在未来被强化。
对于银行来说,原本只有自己垄断的市场,已经有汽车金融公司等越来越多的其他主体参与进来,也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压力。
汽车金融公司的原生软肋
2014年,汽车金融公司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ABS的动作之大,让人惊喜之余,也有点小不安。(ABS是汽车金融公司融资方式的一种,通俗的说就是汽车金融公司把一批车贷未来每月的应收款打包作为资产卖给证券公司等,证券公司等以此为基础资产发行债券,卖给投资人。证券公司中间会赚取1%左右的手续费。)
根据中信证券的数据,2014年,与汽车金融相关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已经发行了10支,存量规模达到200亿。虽然没有汽车金融板块的增量数据,但是2014年全国各行业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总体比2013年增长了10倍,发展速度之快可见一斑。
资金是汽车金融公司的氧气和软肋。做大宗消费品贷款的公司,缺啥也不能缺钱。但是汽车金融公司还真缺钱。根据2008年《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的规定,汽车金融公司筹措资金的方式有:向银行借款、发行金融债券、出售应收款、同业拆借、收取保证金、吸纳股东存款,鉴于后面三项的融资能力有限,对于大规模的汽车金融公司来说前三项是主要融资方式。
过去由于政府对债券市场的严格监管,汽车金融公司严重依赖银行借款或者同银行合作。由于金融债以企业信用为担保,审批严格还不受投资者青睐。近年来,以出售汽车贷款应收款为基础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被各大汽车金融公司委以重任。
2014年9月,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修订稿)》,实行市场化的证券自律组织事后备案和基础资产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这为此后汽车金融公司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大开方便之门,所以才有了惊人的数量增长
2014年10月,上汽通用汽车金融通过证券公司发行了目前国内最高金额的汽车信贷产品证券化产品,发行规模30亿元。丰田、东风日产、宝马、福特、大众、广汽等车企的汽车金融公司也在2014年完成了首次发行,创历年首发数量之最。
融资渠道的拓展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汽车金融公司通过资产证券化可以拿到比向银行借款“利率”更低的资金。由于证券化之后的产品是在银行间市场销售,其实最后的投资人大多还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